創作者必讀!自由工作者開「一人公司」的最佳時機與 3 個經營祕訣


最近朋友問我:「最近案子變多,是不是該開公司了?」

開公司一年的費用(營業地址租借、記賬)約是 5 萬。

如果年收入沒有達 200 萬,我覺得是可以先不用開公司的。

但超過 300 萬,我建議「一定要開」,目的是節稅(省錢)

財務人生導師李柏鋒鋒哥就說過,當初線上課程的收入達到 400 萬,他馬上就開了一家「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是小而彈性的公司

《一人公司》的英文是 Company of One,本意不是一個人。

作者 Paul Jarvis 對一人公司的定位是:

  • 質疑企業的成長
  • 維持最小規模的企業經營
  • 爲你的生活方式而打造的事業

和自由工作者相似,像是開「給你自己一個人」的公司。

質疑成長,意思是不要隨便擴張。

但我們都知道,當公司需要擴張時往往都有「很多合理」的理由,這正是危險之處。

通往地獄的道路充滿善意,合理的決策背後通常都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很多公司會面臨倒閉的風險,原因之一是擴張造成的「風險升級」。

這些風險升級使公司在面對突發意外時無法「有效彈性」調整經營方式。

像是 1 家店和 10 家店,疫情可能造成的虧損和麻煩絕對是前者的 10 倍以上。

另一個思考的角度是,規模越大的公司,管理問題越多。

7 人的團隊,大家同坐一個辦公室,很容易感受到彼此之間的心情變化。

15 人的辦公室,不同單位各有一區,人就區隔起來了,容易形成小團體。

當我們無法第一手獲得資訊,就會產生溝通問題,管理和決策也會有誤差。

阿泰完全有切身體驗,從 7 人成長到 15 人的公司,很多問題都會慢慢浮現。

​PS:如果公司只有你一個人,真的經營不善,去找新的工作就好了,公司當副業 XD。

維持小而彈性,目標是讓公司服務於我們。

我們是爲了生活而開公司,而不是反過來爲了公司而拼命。

創作者或自由工作者何時最適合開公司?

在臺灣,開公司的好處:

  1. 第一,爲了節稅,這個最重要。
  2. 第二,爲了符合法規,可以開發票。
  3. 第三,很多單位只跟公司打交道。

什麼時候最適合開公司?年收入 200 萬以上。

如果個人所得在 100 萬,要繳 11% 的稅 = 41,080 元。

如果個人所得在 200 萬,要繳 20% 的稅 = 193,800 元。

如果個人所得在 300 萬,要繳 30% 的稅 = 408,700 元。

如果你想知道怎麼算,可以用綜合所得稅試算

如果你仔細計算,你會發現:

  • 從 100 萬到 200 萬,收入成長 1 倍,你要繳交的稅多了 3 倍!
  • 從 200 萬到 300 萬,收入成長 0.5 倍,你的稅多了 1 倍!

稅是不是永遠比收入成長的多?還不快開公司!XD

開一人公司的好處和壞處

首先,「你一個人」獨資開公司,公司完全屬於你。

開公司能節稅,是因爲收入可以先拿來「支出」,再變成你的「個人所得」。

如果今天有人給你個人支付 100 萬,你就有了 100 萬的所得。

但你需要花錢買各種設備來完成這個案子,因此花了 50 萬,但你卻要繳 100 萬的稅。

如果今天有人給公司支付了 100 萬,公司可以把 50 萬拿來支出買設備。

公司再扣除營運費用,你可以給自己 40 萬,換言之你只需要繳交 40 萬的稅。

開公司好處:收入可以先扣掉支出,變成所得才課稅。

那有沒有壞處呢?扣除行政作業,公司還是需要繳稅。

開公司要繳 3 層稅:

  1. 開發票會收營業稅 5%,通常我們會轉嫁給消費者。
  2. 每年根據記賬繳交營業所得稅,3000 萬以下採用擴大書,約是收入的 1.2%。
  3. 把公司賺的錢當淨利領出來(個人所得)或留在公司,都要繳稅。

開公司的好處:先扣除「支出」後「繳稅」,會讓你繳稅的比例大幅下降。

如果是獨資,你可以用公司來買房地產、租房子、買設備、支付交通費、甚至是應酬交際的費用(吃飯)。

這些都是「支出」!都不算你的所得!

可是如果你是個人,你要先繳稅,才能拿來買房子、設備、吃飯。

所以,如果你真的一年有賺 300 萬,快去開公司吧 XD!

開「一人公司」的 3 個經營祕訣

三個經營祕訣是:

  1. 公司只是手段,不要因爲開了公司心態就開始往上飄了
  2. 不要輕易聘僱正式員工,永遠先找替代方案
  3. 用公司的支出累積信用和資產

開公司只是手段

很多創作者和自由工作者,最初開公司的目的很單純:需要開發票。

但是當公司的專案變多,他們第二個想的是:增加人手。

​於是乎一個自由工作者的公司,慢慢發展爲了小型工作室(Studio)。

這樣的工作室在臺灣很常見。

當我們從自由工作者變成「老闆」後,對權利的胃口會「變大」。

公司是自己的,錢越賺越多,員工人數增加,人就有點飄了。

這樣的例子很常見:

  • 隨着公司發展不理想,老闆會開始埋怨自己爲了公司和員工犧牲了很多。
  • 覺得營運效率不佳,開始插手和監督各種原本已經有人負責的業務,覺得自己當你也是這樣走過來的,但公司早已脫離了原先的模式,很多方法已不適用。
  • 因微觀管理造成的效率低落,造成公司士氣低落,人員流動率開始增加。

公司是你的,但公司只是手段,你不是爲了公司而活!。

尋找增加人手的替代方案

Gum繞道 創辦人 Sahil Lavignia 的《Minimalist Entreprenuer》一書提及,面臨業務需求增加時,應該依序考慮:

  1. 購買能解決問題的工具,如:軟體、設備、版權
  2. 外包給專門處理的專家或公司,像:會計、法務、攝影
  3. 找一位約聘人員或外包人員
  4. 找一位正職人員負責

以法務來說,律師費一年 6 萬,每月有一個額度可以諮詢。

如果想省這筆錢,可以找網路上的合約修改,或問 ChatGPT。

ChatGPT 和 AI 的出現,幾乎解決了我所有的法務和企劃問題。

所以現在你可以靠訂閱軟體,解決一些專業難題。

如果真的不行,那就找一位約聘人員來協助業務,合約到期就結束。

爲什麼不鼓勵找正職員工?原因太多了:

  • 勞健保很貴
  • 薪資和休假需要特別計算
  • 需要提供辦公室給員工辦公
  • 資遣要有原因,受到勞基法保護

我就不一一說了,總之很麻煩!

用公司的支出累積信用和資產

開公司的目的:是節稅。

重點是公司收入成爲個人所得之前,讓公司出錢買單自己的個人消費。

公司有信用,因此也能貸款,甚至能承接一些規模較大的專案。

有些專案是不會轉發給個人的,因爲需要開發票。

有些專案會看公司的資本額和規模,因此資本額大的公司有一定的好處。

這也是爲什麼有些人會「養」不同行業的公司。

但重點是公司的「資產」(Asset)。

資產在會計的定義是:公司用來賺錢的東西。

設備、股票、員工、版權、產品都算是公司的資產。

對創作者來說,文章、插畫、線上課程、品牌識別都算是資產。

怎麼用公司累積資產和信用?花錢。

軟體公司很常買一些系統模組,有助於接不同類型的軟體專案。

設計公司也有自己的設計素材庫,創作者也會買軟體來管理自己的知識。

當然,創作者也可以請別人幫自己生內容,內容也是資產。

而當公司的收入夠多了,你也可以考慮買房子 XD。

小結

開公司利大於弊,但開公司只是一種手段,

開「一人公司」是爲了生活能更好,質疑成長是爲了避免風險升級失去應對彈性。

擴張規模前先找替代方案,最重要的是:

Never outsource what you enjoy.
不要外包你最享受的事情。

James Clear

你覺得自己有需要開公司嗎?有問題歡迎來信詢問:assignarch@gmail.com

我會定期每週寫電子報,我的文章都出自電子報編修,歡迎訂閱掌握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