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系列】成本思維|PM 如何預估專案成本?把事物變成數字的三個方法

預估成本是 PM 的核心技能之一。

如果沒有正確地預估成本,很容易讓專案資源分配出現錯誤,造成損失。

因此,PM 需要具備「成本思維」。

成本思維是什麽?

成本思維,常用於製造業和工程,有實體商品的產業。

以「成本」作爲思考重點:

一個商品要賣多少錢?先看成本是多少,再往上加。

但在管理專案上,成本思維就是能把「事物變成數字」的能力。

這點在軟體開發、設計、行銷等創意工作產業尤爲重要。

什麽東西需要變成數字?

一個專案會有 3 個指標:

  • 預算:客戶給多少錢?要用多少錢?
  • 時間:客戶想要什麽時候上線?
  • 人力:你要放多少人在專案上?每個人要花多少時間?

爲什麽需要變成數字?

無論是製造業或創意工作產業,我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

我們需要知道成本,才能推算出結果,知道是否能獲益!

換言之,如果你不知道預算、人力、時間 ……

你能確定這個專案會賺錢嗎?

而且,最麻煩的是:

創意工作產業不像製造業,每個商品的原料有標準的定價。

如果跟客戶的溝通有問題,設計師可能會繪製出「完全無法用」的設計。

這些被浪費的時間也會計入專案的「成本」。

這也是「精準溝通」會被列入 PM 的核心技能的原因。

好的溝通能減少成本,不好的溝通會增加成本。

成本思維 1:預算決定了利潤

在創意工作產業,我們很少有辦法準確的報價。

因爲,客戶的需求往往是不清楚的。

在專案執行時,客戶和團隊會來回溝通和修改,造成成本增加。

因此,我們往往會視客戶的預算來確定製作的規模。

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會要求客戶追加預算。

預算影響專案利潤,若預算不符成本時,可以考慮不接,避免造成虧損。

但如果已經接了,就要確保專案能在預算內完成並維持合理的利潤。

在每一次客戶提出新的需求時,我們都要記得:

預算是固定的,而客戶的需求是無限的。

重點是:

PM 心中要有一個預算的數字,當專案變動時,這個數字要隨之調整。

成本思維 2:時間決定了行動

擬定時間最可怕的不是客戶,而是自己人。

客戶通常會給明確的期限,而 PM 會跟團隊溝通,評估可行性。

但是,只有 PM 最容易感受到壓力和損耗。

因爲要面對客戶的是 PM,協調不好,責任會落在 PM。

我曾負責過一個 3D 網頁設計專案:

客戶只給我 10 個工作天。

工程師花了 1 天把 3D 場景大致建好,這時我放心了。

然後,工程師花了 2 天微調 3D 場景中一面墻的玻璃材質!

花了 2 天 調玻璃材質!WTF?!

我當時内心在駡:時間已經很少了,你居然給我調玻璃材質調了 2 天?!

我後來每天每隔一兩個小時,就會過去站在工程師背後盯他的熒幕(怒)。

我說這個故事是希望可以提醒大家:

PM 心中要有一個時間,任何人的行為舉止都有可能影響這個時間。

當時間不足時,你要有所行動,最好先發制人。

成本思維 3:人力決定了策略

預算和時間都會決定策略,但人力最為明顯。

爲什麽?因爲通常在創意工作崗位的人,不會只有一個專案。

像我以前在網頁設計公司當 PM 時:

  1. 一個 PM 通常會負責 3 個專案
  2. 一個工程師視規模而定,會負責 2~3 個專案
  3. 一個設計師通常會負責 4~5 個專案

換言之,每位工作人員都會同時處理多個專案。

PM 需要知道:

  1. 各自手上有多少個專案?
  2. 各自在處理哪些專案?優先順序為何?
  3. 專案要求和難度如何?誰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4. 是否需要請資深員工或外部人員協助?

如果專案難度高且人力吃緊 …

我會建議 PM 先安排資深員工開場主持專案的規劃,再把工作分配下去。

如果專案不難且時間充沛 …

PM 可以跟技術人員討論工作上的安排,並逐步設定查核點,定時檢查進度即可。

必要時,我們會找外部合作夥伴來協助。

重點是:

PM 需要掌握公司內的專案人力配置,並依據真實情況思考對策。

小結

「成本思維」是 PM 需要花時間內化的專案管理技能。

預算、時間、人力都是抽象的專案資源。

為了讓專案可控,我們要將工作變成數字,才能衡量損益,選出最佳解。

因此當專案發生變動時,PM 的心中已經有專案資源的量化數據了。

我們只要依據數據,迅速調整策略就好。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