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實用的 Heptabase 筆記法 #1|如何建立好筆記?三種記筆記的方法和情境


Hello,大家好,我是阿泰,是一名軟體 PM 兼大學講師。

身為一名身兼多職的 PM,我常使用筆記工具來協助學習和整理知識。

續多年使用 Evernote、Notion,我開始接觸 Heptabase

至今已付費使用了 2 年,可以說 Heptabase 超越了我的期待。

經過持續改進做筆記的方法,我發展了自己一套用於 Heptabase 的工作流程,並用於寫作、課程設計、課堂學習、閱讀、專業知識的理解。

在這一系列使用 Heptabase 筆記法的文章裡,我會深入淺出地說明如何應用這套心法和工作流程幫助你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

Heptabase | 視覺化筆記工具 $8.99/month

Heptabase 是一個結合卡片、圖板、心智圖的視覺化筆記工具,它的好處在於能一覽無遺地整理你的筆記。目前官方提供免費七天試用方案,盡情享受無邊際的筆記連結吧!

我把自己做 Heptabase 筆記的方法分成三個篇章:

  1. 建立好的筆記
  2. 建立深度知識連結
  3. 創造專屬你的知識體系

這是 #1 篇:建立好的筆記。

為什麼要做筆記?

做筆記,是將重點記錄起來的行為。

每個人做筆記的習慣不同,但我們可以有一些反思:

  • 是不是因為怕忘記,才做筆記?
  • 做完筆記後,如果很少回顧,還需要花時間做筆記嗎?
  • 做完筆記後,如果很少回顧,還需要花時間整理筆記內容嗎?

我的主張是:先記下來,之後再處理。

先求有,再求好。

我自唸研究所開始,做筆記的頻率就越來越高。

筆記,是一種經過消化的半成品知識,需要進一步透過「管理筆記」來幫助我們從海量知識中「萃取出重點」。

因此,這個流程是:記下筆記 > 管理筆記 > 建構知識體系。

為什麼要用 Heptabase 做筆記?

在 Heptabase 中,每份筆記是一張卡片(Card)。

而視覺化筆記工具 Heptabase 的好處是:

用白板(Whiteboard)能一目了然地管理眾多筆記。
一目了然地閱讀筆記
Heptabase 讓我們能一目了然地管理筆記

僅僅使用卡片和白板,就能讓我們在整理和管理筆記時,得到最大化的效率,也更便於我們重新回來閱讀筆記。

你只需要使用 Heptabase 最簡單的四個功能,即可達到深度的學習:

  1. 卡片 Card:一份筆記即是一張卡片
  2. 白板 Whiteboard:一張卡片可以屬於多個白板
  3. 區塊 Section:一個白板內能有多個區塊協助分類卡片
  4. 連結 Link:卡片之間能建立連結表示兩者的關係

這一篇章,我們只探討卡片:如何建立一份好的筆記。

我用 Heptabase 做筆記的三個情境

做筆記是一種習慣,而不同的情境做筆記,要搭配不同的記法。

有三種常做筆記的情境:

  1. 用手機記錄靈感:隨時記下偶然乍現的靈感
  2. 用筆電記錄學習重點:在聽課或閱讀時,邊學習邊把重點記下
  3. 用電腦記錄所見所聞:把值得參考的網路文章、貼文、名言記錄下來

【用手機記錄靈感】以前的筆記,我忘了是靈感還是某人說過的話 XD

【用筆電記錄所見所聞】在短影音看到的「30 秒原則」,覺得有用順手記下

快速用筆電記下重點概念和原則
快速用筆電記下重點概念和原則

【用筆電記錄學習重點】在看雷蒙三十的「自動化工具」課程時記下的

快速用筆電記下課程重點概念和步驟
快速用筆電記下課程重點概念和步驟

很簡單吧?這就是「最原始」的筆記,還沒有經過「二次處理」

事實上,我們無法每次都處在「有時間餘裕」的情況下做筆記,往往寫得倉促又粗造;例如:在上課時,老師邊說邊切換投影片,你邊聽課邊做筆記,筆記通常很凌亂。

因此,我把做筆記分成三種:

我的三種 Heptabase 筆記法

  1. 簡單快速法
  2. 深度內化法
  3. 專業特化法

簡單快速法( Fast & Simple )

這個方法注重速度,並讓卡片保持「簡單」。
  • 只記下重點關鍵字,而不是所有說過的話
  • 在聽課時,直接拍照或截圖課堂簡報的畫面
  • 簡單不代表短,像是直接複製貼上網路上的文章文字
  • 隨意寫下想法,忽略錯字和用詞不精準的問題

簡單快速:你沒有時間,需要更快地做記錄,先不管形式或格式。

簡單快速法的缺點是:會產生較「粗糙」的內容。

BUT,粗糙的內容也會「提醒」我們:

這些筆記需要經過重述(Paraphrasing)。

深度內化法( Deep Internalization )

這個方法注重思考:

在「做」或「重述」筆記的當下,提高對內容知識的理解。

做筆記的目的除了回顧,更多的是在做筆記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

要將知識內化,會需要經過思考,把自己已知的知識和新的知識建立連結。

我建立新舊知識連結的心法是:重述(Paraphrasing)

重述,即是換句話說。

重述,是對筆記進行重寫(Rewrite)

如果學習時有餘裕,可以在思考後用「自己的話」記下重點。

如果情境非常急促,可以用簡單快速法記下,後續再對內容做重述。

重述的重點是:「用自己的文字」再次描述知識。

用前面的例子,我將之前的筆記改寫,並依照我的個人習慣排版:

重述,用自己的文字再次描述知識
重述,用自己的文字再次描述知識

基本上,我「所有的筆記」或多或少都經過重述。

以下是阿泰我常用的一些重述技巧:

  1. 減少字數:讓你的筆記看起來更精簡收斂,只留下重點
  2. 區分標題和內文:標題幫你「記憶」知識,內文則是「說明」知識
  3. 更換用詞:每個領域有自己專門的用詞和術語,統一用詞會更好閱讀
  4. 條列和流程化:進一步用格式和排版來讓卡片的內容看起來更清楚易懂
  5. 標記關鍵字:對關鍵字樣進行特定顏色的標記,表示是重點

下圖是我在學習 SEO 時做的筆記:

  • 標題:2023 年 SEO 最佳字數:2170 字。
  • 內文:說明資料來源和重點,提供數據支持,並用顏色標記重點資訊。

你可能也有發現:

我習慣在標題後加上一條橫線,且文字超過一行會習慣用列點;我也喜歡盡量保持「少字」的卡片

使用重述技巧,加上個人的重點標記
使用重述技巧,加上個人的重點標記

無論你是哪個行業,至少要能做到深度內化法,用 Heptabase 做筆記學習的效果才能真的發揮出來。

第三種方法並非必要,但我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專業特化法(Professionalize)

這個方法注重格式

你或許會覺得格式不是視個人習慣自己決定的嗎?

在學術領域,格式等於專業。

在學術圈,我們的格式就有 APA、MLA、IEEE、Chicago。

試想想:如果你每年至少閱讀 100+ 篇論文,且每篇論文都有做筆記。

你必然會需要一個統一的格式,讓你查詢或重新閱讀更輕鬆方便。

下圖是我博士班研究時做的筆記,是我學過的「學習理論」名詞。

專業領域的筆記,我會遵循著一些常見的格式
專業領域的筆記,我會遵循著一些常見的格式

每一張卡片的格式有:

  1. 理論的學術中英文名稱對照
  2. 理論的概念說明、提出者和參與者、步驟和流程
  3. 理論的概念圖
  4. 參考或論文出處

這個方法的另一個重點是:

讓「未來的你」毫不費力的回顧。

小結:什麼是一份好的筆記?

首先,好的筆記容易理解,且多次回顧都能輕易掌握重點。

第二,好的筆記源自記錄和重述,當我們能用自己的話表達時,表示我們已經內化了知識。

第三,好的筆記能讓我們重新理解和建構知識,實現「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

培養良好的筆記習慣有兩個重要意義:

  • 建立系統化的知識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
  • 將筆記轉化為日常習慣,降低面對新知識時的心理負擔

總的來說,一份好的筆記不僅是記錄知識,更是幫助我們學習、理解和成長的重要工具。

下一篇,我們要探討如何管理筆記,並建立知識的深度連結。

Heptabase | 視覺化筆記工具 $8.99/month

Heptabase 是一個結合卡片、圖板、心智圖的視覺化筆記工具,它的好處在於能一覽無遺地整理你的筆記。目前官方提供免費七天試用方案,盡情享受無邊際的筆記連結吧!